
在不少铜陵人的记忆里,靠近长江的老磷铵厂附近,曾有一座由磷石膏堆起来的“小山”。如今,再沿着滨江大道行驶,那座“小山”已经不见了。磷石膏为什么能堆积如山?其彻底消失的背后,又有哪些故事?近日,记者走进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一探究竟。
说起铜陵,很多人会想起“古铜都”“铜工业”,其实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,我国第一套引进的大型磷铵装置就落地于此,铜陵生产的化肥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发达的工业,曾推动铜陵实现快速发展,但与此同时,高能耗、高污染也一度成为城市成长的“烦恼”。
“炼铜会产生硫酸,为了消纳硫酸、助力农业生产,发展出了硫磷化工,但生产磷复肥会产生磷石膏,这种固体废弃物之前没法处理,只能堆在那里,日积月累就成了一座‘小山’。”作为铜陵化工产业核心载体,提起横港化工园区的发展,园区管理处主任汪仙军回忆道。
近年来,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,铜陵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全面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对这处“石膏山”的处理,在选择矿坑充填的同时,如何让磷石膏“变废为宝”,避免同类问题再现,成为解题的关键。
2021年,横港化工园区跻身安徽省首批化工园区后,围绕绿色低碳发展,逐渐绘制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路线图。
“主要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,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,通过提高企业之间的产业契合度,构建产业链闭环,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汪仙军说。
走进位于横港化工园区的铜陵市绿阳建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绿阳建材”),正对大门的一片崭新厂房上,“磷石膏绿色低碳高值利用成套技术及应用装置”的字体十分抢眼。
“磷石膏消纳和综合利用,是整个磷复肥行业的一大难题。我们现在创新开展的‘高值利用’,可以说意义重大。”绿阳建材执行董事、总经理张社教说。
绿阳建材的母公司,是位于铜陵的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,作为中国重要的磷复肥生产基地,其每年产生的磷石膏,全部由绿阳建材进行综合处理。
张社教介绍,以前磷石膏的处理,大部分是作为水泥缓凝剂,基本上没有经济效益,为了让其产生价值,2022年起,六国化工、绿阳建材与武汉工程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,通过科技创新探索磷石膏的“绿色低碳高值利用”。
经过三年的科技攻关,相关成果逐步走出实验室,2024年10月,一条年处理能力10万吨的全新生产线在绿阳建材落地。
“简单地说,通过全新的技术,我们让磷石膏变为Ⅱ型无水石膏粉,品质媲美天然石膏,不但价格高,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,未来还将助力全行业解决共性难题。”张社教说。
同样位于横港化工园区的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,也在进行类似的技术创新,而这里的“变废为宝”,除解决自身难题外,还让更多资源实现园区“小循环”。
“对于钛白粉生产企业来说,有一个行业性的困扰,就是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硫酸。通行做法是加入石灰等物质,使其成为名为钛石膏的固废。”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邹磊介绍,为了减少钛石膏的产生,公司近年来打出“组合拳”,一方面提高废酸循环利用率,一方面探索钛石膏的综合利用。
今年年初,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行磷酸铁污水处理技术升级改造,加大废酸的循环利用。
“这个废酸循环利用的项目,跟邻近的六国化工,也将产生良性互动。他们选矿需要硫酸,我们净化之后的硫酸,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部分需求。”邹磊说。
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协同,从资源循环到生态共治,近三年来,横港化工园区累计实施技改项目超25个,新增专利23项,逐步破解磷石膏、钛石膏固废处理难题,为2024年铜陵市成功创建“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“未来我们将突出改革实效,创新园区管理、服务产业发展、支持企业壮大,提升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水平,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示范园区。”汪仙军说。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